許多城都有南京路  

這個名 一筆一劃    寫著的都是我們的島與對岸之關聯  

一段歷史線索   彷彿不給遺忘    鋪在我們走的路上

無論你喜不喜歡

我們倒是很喜歡台東市的南京路   更確切的說

是『曾經』很喜歡  

曾經   形容的是一種過去式  

因此   海邊之城的台東南京路   在F與我的記憶中   

標記了一段美好的歲月

 

提起南京路  

不能遺漏了    在歲月中堆疊起豐厚故事的    文化處與公教會館

它們如同一地之耆老般  

早早就位於新生與南京交叉口    又鄰近台東舊站

說它倆是方位地標   是台東老印記    可一點也不誇張呢~

 

先說說公教會館吧  

這旅館是台東縣公共造產   第一次入住   17年前

喜歡它的單純住房   

沒有供餐   也沒有眾多設施來模糊旅行的焦點

當時旅館訂有本島與台東離島兩種房價  

本島客  房價650   若是來自蘭嶼綠島者   則為450  

我們一住兩星期      房價卻連萬元都不到 

當時的早餐     是縣府對面的饅頭豆漿店  

晚餐則在光明路的秀羽素食    ....  

 

採買水果就到正氣路公教會館旁有小徑可通往正氣路

那兩個星期裏

F與我   總是在晚餐後   散步往水果街逛逛   攤商多   果物種類齊

臨晚便熱絡起來  人客川流不息   每個攤子都是一場盛況  

買水果像參加嘉年華會   17年前的正氣路   水果帶著海味 

 

十幾年過去了    那早晚餐店的原址    經過幾番更迭    已換了主人

而正氣路水果街  

於現任縣長黃健庭主政之初    曾於每個假日   封路變身為觀光夜市

差點模糊了   正氣路動人的水果文化特色       

還好這個政策沒有持續多久便結束了~

 

時間無悔   年年歲歲都是一個車站   …

那站名也許空洞只得一個數字

比較好的情況是   掀開數字後    能讀到些時光散落物   

記憶啊    段段層層   鋪著貼著

每個生命都有屬於自己   獨特的編碼

每個人   因此不同 ~

 

記得提著水果走回旅館時   大約都是八點多  

公教會館的房間不大   但是面向文化處那排  

每間房都有個小陽台   受惠於台東市少有高樓

因此即是夏日   太陽下山後   海風一吹   感覺就涼了

喜歡在陽台吃水果   望著對面的文化處 

看著裏頭流出來的微光    點綴了夜色   華麗卻不庸俗

 

旅館廣場旁   有一攤黑輪車  

晚上開賣   凌晨才收攤    我都說它是   晚賣早收攤   …

偶爾從屏東返來    想吃些東西    就到黑輪攤光顧

在黑輪攤   我見識到台東的夜生活在地質樸的阿沙力    濃厚有味~

 

… 後來   賴桑 坤成做了市長

將南京路旁出租 形成咖啡聚落    

得拼一拼啊     拼公家的收益    拼你家的經濟   

台東夜跟著繽紛了     我的陽台時光也多了一項樂趣  

夜半一、二點     看商人們收攤子  ...

一直以來    我不喜歡夜市   卻又極度沉醉於人潮散後  收攤時

....  整夜的熱鬧    隨著一盞盞熄滅的燈    沉默下來

那些被收妥的攤具   一個個排好隊    準備離開

累了    今天的成績如何    睡一覺再來算吧    畢竟木已成舟

這時    空蕩蕩的街路上瀰漫起一陣白霧    我走在其間...

挑選一些可有可無的    也回味一段夜市生活

仔細想想    我還是喜歡夜市的    沉默的夜市          

   

 賴桑任市長時   縣長是陳建年 先生

那段時間   每逢假日夜  

南京路廣場   常有原民舞表演   邀民眾下場同樂

整個氣氛很馬卡巴嗨     就是阿美語的『美麗』啦~~    

所以    如果我說  ~~

嘿 ~ 你很馬卡巴嗨     就是   你很美麗哦~

 

陳縣長曾說過一句話     很吸引我~

『台東的土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意思是要外地人定居下來

那真是一段   清簡純粹的美好時光

如今想來   似乎仍未走遠   …

   南京路一帶的面貌     卻一點一滴在頹敗中

至今連掩飾都已多餘  ... 

南京路在現任市長黃建閣主政時    結束了咖啡走廊

偌大的廣場    除了舉辦活動時用到    其餘時間都處於封存狀態

廣場上沒有任何植栽綠化     天氣涼時    看起來還好

若是大熱天     視覺有如城市中的沙漠            

 

...  路旁水溝逐年加重的異臭  

正用盡辦法要抹掉你對於這城      好不容易累積的美好記憶  

文化處周邊的花圃   磚塊毀壞失修  

長於其上之植物    容光盡失   面黃肌瘦恍若乾屍  

路旁地面磁磚脫落   亦不知何時得以修補

文化處入口旁   一塊旅遊導覽牌    被隨意置於牆之一角

像臨時演員一般     與遊人印象中的旅遊導覽形象   出入甚遠  

 

...文化處廣場前的階梯上  

散落著不知誰忘了帶走的飲料杯與垃圾  

雜草錯落的長滿一整排  

而此景就在一城之旅館區    藝文中心大門前    …  

這    也是一種人文

攤在陽光下的    已如此這般...那些隱蔽  看不到的   又是如何?

我實不忍再細究下去了~

 

台東南京路

 

台東南京路

 

台東南京路

 

 

至於鐵花路一帶    更因鋪設地磚工程    弄得面目全非

區內滿掛彩繪燈籠    隨風飄搖   壞了黑倉庫周圍那如茵青綠

入口處擺上路障    實礙觀瞻   

乍看之下   還以為是麥德姆颱風過境   造成的災害呢

胡傳    字鐵花    胡適 先生之父

1893年奉派台東知州    居於此路一方     故名  鐵花    

....鐵花    分明是一詩風渾厚的歷史之路

 

如今   過往的生活氛圍消失殆盡   

我想   這個工程肯定造成一場物種的大遷徙吧

只是大多數人都沒注意到罷了 

        

避過了戰火    卻躲不過一致性思維   

從眾的人民   造就了公部門的炒短線心態  

這種拼裝車的功夫    到底能留給下一代什麼....

南京路裏   有與對岸的關連  

鐵花路上   是我們的島的故事  ...

彼此相互融合後    形塑成一在地風景

此景又因有著豐厚人文支持   而能不被潮流吞噬

...遺失了人文    土    如何能黏呢   ~

回程路上    一塊看板上寫著

台東觀光人次  600萬   ~~ 

擁有600萬的觀光客  ...   該是一座怎樣的城呢...

親愛的台東    因為你是好朋友  所以   我們很認真的看  

我在想   

如果每位遊人都多關懷角落一眼    我們的島肯定會更美好~ 

 

                            見聞所思       台東市    103.07.26

 

 台東鐵花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釋 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